2025年上半年风电光伏首次超越煤电

日期:09-02  点击:12  属于:行业动态

中国能源结构的历史性跨越


2025731日的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注定成为中国能源转型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当发布会公布“光伏合计装机11.8亿千瓦,首次超越煤电11.7亿千瓦”这一数据时,标志着中国电力系统正式进入新能源主导时代。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39.7%,超过第三产业与居民生活用电量之和的惊人表现,更印证了能源结构转型已从量变走向质变。


这一历史性跨越的背后,是技术突破与政策引导的双轮驱动。单晶PERC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4%16MW海上风机实现商业化运行、钠离子电池成本降至0.5元/Wh等技术创新,使得风光发电经济性比肩传统能源。而《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关于深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则为新能源消纳扫清了制度障碍。


 

风电产业的二次增长曲线


尽管陆上风电装机已达4.67亿千瓦的庞大规模,行业仍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上半年新增装机2584万千瓦,发电量50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的成绩单,凸显出三北地区大基地项目与中东南部分散式风电的协同发力。更值得关注的是,深远海风电政策破冰推动单机容量向20MW+跃进,阳江青洲六等项目验证了漂浮式技术商业化可行性,为"十五五"期间开发超1亿千瓦深远海资源储备奠定基础。

在出海方面,中国风机企业正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输出。越南金瓯350MW项目采用智能预警系统提升运维效率,沙特红海项目配套储能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这些标杆案例推动上半年海外订单增长240%。国家能源局特别强调,将建立风电设备国际认证互认体系,助力企业突破欧美高端市场。


 

光伏技术的代际革命


当全球光伏装机突破11亿千瓦大关时,中国以7.14亿千瓦的装机规模贡献了65%的增量。上半年2.12亿千瓦新增装机中,NTOPCon组件占比骤升至78%26%的量产效率使其LCOEP型降低0.12元/千瓦时。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中试线效率突破32%,预示着新一轮技术迭代已悄然启动。

分布式光伏呈现爆发式增长,1.13亿千瓦的新增装机占总量53%,浙江、河南等试点省户用光伏渗透率超25%。《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绿证核发工作方案》的出台,使农户屋顶电站可通过绿证交易获得额外0.15元/千瓦时收益,这种"自发自用+绿证增值"模式正在重塑农村能源经济。而BIPV财政补贴细则落地,更推动光伏幕墙成本降至1800元/平方米,建筑领域碳中和进程显著加速。


 

储能系统的价值重构


新型储能9491万千瓦的装机规模背后,是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山东现货市场数据显示,两充两放策略使储能电站日均收益提升至3.2万元/MW,投资回收期压缩至5.8年。共享储能容量租赁费稳定在15万元/MW/年,内蒙古乌兰察布项目已实现年利用小时数超600的突破。

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尤为亮眼。全球最大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系统效率提升至72%;全钒液流电池循环寿命突破2万次,在长时储能领域崭露头角。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首次明确"新能源侧配置储能时长不低于4小时"的要求,这将直接拉动2.22亿千瓦时的存量改造市场。


 

面向2030的能源图景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发布会释放出三个明确信号:其一,2026年起新建光伏电站全面配置15%储能,其二,深远海风电享受0.45元/千瓦时电价直至2028年,其三,绿证核发范围扩大至全部可再生能源。这些政策将推动风光储协同度从当前1:1:0.2优化至1:1:0.5的理想配置。

当邢翼腾副司长宣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前半年达17.5%"时,会场响起的掌声不仅是对成绩的肯定,更是对"风光储氢一体化"新型能源体系的期待。正如能源局强调的,这场深刻变革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每个参与主体都将在技术攻坚、模式创新、市场建设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电话:028-86980881

邮件:public@gis-data.cn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锦华路88号汇融国际广场F座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