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风电场尾流影响能有多长?

日期:01-13  点击:334  属于:行业动态

影响范围远超传统认知


在探讨大型风电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时,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便是风尾流效应。这一效应,即风电场运行时产生的风速降低现象,其影响范围究竟有多广?是局限于短距离内,还是能波及更远的区域?近期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其结果或许会让许多人感到惊讶。

长久以来,工程界和学术界在评估风电场尾流影响时,主要依赖于一系列尾流损失模型然而,总部位于美国的技术服务提供商ArcVera Renewables在两年前的一项研究中却发现,这些常用的尾流模型在预测远程尾流损失时存在显著的预测不足。据ArcVera称,他们通过运用高精度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并结合风电场参数化WFP技术,对纽约湾海上开发地点的远程尾流损失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型风电场的尾流效应可影响到下风向的100公里以外区域导致这些区域的风能资源明显不足。这一发现远超业内大多数专家的预期,颠覆了传统的尾流影响认知。

ArcVera的这一观点在随后的两年里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响起。专业进行风尾流建模的可再生能源工程咨询公司K2 Management的经理兼研发主管Joel Manning便对ArcVera的结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耸人听闻的说法认为风尾流被大大低估是危险的和误导性的。他指出,现有的尾流模型完全有能力预测出这些影响,关键在于模型是否被正确使用。

Joel Manning进一步解释说,自1980年代初开发出第一个尾流模型以来,尾流模型一直在随着风电行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尤其是在2000年代初大型海上风电场兴起后,模拟风尾流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然而,这也导致了有时对尾流影响的预测存在低估,主要是由于使用了过时的尾流模型应用方法。他以Orsted2019年不得不削减其发电预测为例,说明模型复杂性的不足会导致对风尾流和阻塞影响的预测不准确。

但与此同时,K2 Management也强调了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超过7年的全面验证研究,他们发现当使用所谓准确的方法时,这些尾流模型实际上是准确的,目前平均偏差仅为0.03%这一结果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尾流模型准确性的信心。

那么,如何提高尾流模型的准确性呢?Joel Manning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增加数据共享。他认为,共享来自不同地区运营风电场的能源生产数据对于提高尾流建模的准确性和改进模型至关重要。这将使开发人员能够将真实世界的尾流效应与模型预测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完善模型。二是从精准建模技术中学习他提到了已经开发的Navier-Stokes (RANS)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模型等先进建模技术,认为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提高风尾流建模的准确性。虽然目前这些技术仍是昂贵的资源,但随着持续的投资、开发和测试,它们的成本将逐渐降低,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大型风电场的尾流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问题。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有望在未来更加准确地预测和评估这一影响,从而优化风电场的布局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尾流效应对风能资源利用的影响。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电话:028-86980881

邮件:public@gis-data.cn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锦华路88号汇融国际广场F座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