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数字化设计新突破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光伏电站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复杂多变的地形条件一直是制约光伏电站高效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今,一项针对复杂地形的光伏阵列随坡布置技术迎来了重大升级,为光伏电站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曙光。
一、
技术背景与挑战
光伏组件的布置方式直接影响着电站的发电效率和土地利用率。在平坦地形上,水平布置方式因其便于安装和维护而广受欢迎。然而,面对复杂地形,如山地、丘陵等地带,传统的水平布置方式显得力不从心。地形起伏、朝向不一不仅增加了安装难度,还可能导致组件之间的相互遮挡,严重影响发电效率。
二、
技术创新:随坡布置功能升级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随坡布置技术应运而生。随坡布置是指根据地形地势,将光伏组件按照坡面的走向进行布置。这一技术的最新升级更是将光伏电站的适应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 地形三角网计算
新版随坡布置功能基于地形三角网计算,能够精确捕捉地形的坡度坡向信息,更好的对整个项目场区按坡向进行大区域的分类,如正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北等朝向,可自定义坡向坡度范围,实现了针对不同区域的精细化布置。
图一 地形三角网计算
图二 坡度坡向筛选归类
2. 正南和随坡混合布置
除了基本的全场区随坡布置外,新版功能还支持与正南混合布置的方式。这意味着,在不同坡向的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布置方式。基于不同的坡向分类区域,可以设置每个区域的布置方式,在选定的布置区域中以平均坡向为朝向进行布置间距的计算与方阵的布置。
图三 正南与随坡混合布置成果
3. 动态间距调整功能扩展
新的布置功能还扩展了原有正南朝向布置的间距计算方式,支持对布置区域进行动态间距的计算。通过对区域内每一排光伏阵列所在布置区的影长间距进行统计计算,实现了光伏方阵的平均动态间距、最大动态间距和最小动态间距的精确控制。这不仅提升了布置容量,还优化了布置间距与方阵的布置规整性。
图四 正向朝南变间距布置结果
三、
技术创新带来的优势
随坡布置技术的升级不仅解决了复杂地形下的布置难题,还为光伏电站带来了诸多优势。
1. 提高发电效率
随坡布置能够确保光伏组件接收到更多的直射阳光,从而显著提高发电效率。同时,减少阴影遮挡和光衰损失也是提升发电效率的重要因素。
2. 节约土地资源
随坡布置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减少了土地占用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这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3. 降低建设成本
采用随坡布置可以减少土地平整、土方开挖等工程量,从而降低建设成本。此外,减少组件之间的相互遮挡也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四、
展望未来
数字化随坡布置技术的升级是光伏电站设计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它不仅解决了复杂地形下的布置难题,还为光伏电站的高效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坡布置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在追求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技术创新永无止境。随坡布置技术的升级正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生动体现。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光伏电站事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
✦
电话:028-86980881
邮件:public@gis-data.cn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锦华路88号汇融国际广场F座1401